《福州市“十四五”生態文明建設專項規劃(2021-2025年)》的政策解讀

日期:2023-03-10 14:48 來源:發改委 瀏覽量:
| | | |
政策文件:

一、出臺背景及依據 

  “十四五”時期,是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碳達峰碳中和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的重要階段,是福州市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超越全方位推動的關鍵五年,是實現生態環境總體改善、生態文明縱深發展,加快建設山清水秀城美的現代化國際城市的的關鍵時期。 

本規劃以《福建省“十四五”生態省建設專項規劃》和《福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為依據,貫徹新發展理念,立足市情現狀,提出了福州市“十四五”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任務、重點工程和保障措施,是福州市繼續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導性文件。 

二、目標任務 

2025年,福州市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明顯優化,清潔生產水平持續提高,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深入人心,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省前列。 

——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高。綠色發展內生動力顯著增強,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加快形成,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形成綠色發展和創新驅動結合的發展新局面。 

——資源能源利用更加集約。有效控制能源資源消耗,實現國家與省下達的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與能源消耗量等目標。能源生產利用方式逐步綠色升級,打造清潔能源強市。 

——環境質量不斷優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完成國家福建省下達的主要污染物重點工程減排任務,主要流域、小流域達到或好于Ⅲ類水質比例完成省下達指標,力爭超過全省平均水平;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提升,優良天數比例達98.9%。 

——生態安全格局更加穩固。貫徹落實“三線一單”,到2025年實現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技術體系、政策管理體系、數據共享系統基本完善,基本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 

——城鄉生態服務逐步均等化。城鄉共治的協同效應初步體現,生態體系的整體運行效益顯著提高,市縣污水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97%100%。城鄉環境質量的整體效果得到明顯改善。 

——生態文明體制更加健全。促進環境治理體系改革向縱深推進,把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進一步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系統完備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持續提升現代化治理水平,使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省前列。 

 三、規劃期限 

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 

四、主要內容 

規劃共九章,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福州市生態文明建設現狀。第一章回顧“十三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成效,分析“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面臨形勢。 

第二部分生態文明建設總體思路。第二章提出“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以及主要目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戰略引領、綠色發展、創新驅動、標本兼治的原則,實現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更加集約、環境質量不斷優化、生態安全格局更加穩固、城鄉生態服務逐步均等化、生態文明體制更加健全的建設目標。 

第三部分“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第三章到第八章,圍繞生態文明建設主要目標,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主要任務:一是加強科學系統謀劃,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二是構建低碳產業體系,實現綠色創新發展。三是建設綠色基礎設施,促進資源集約利用。四是構建生態安全格局,堅守榕城生態綠底。五是多措并舉綜合施策,健全生態文明體制。六是培育特色生態文化,構建共治共享格局。 

第九章提出加強組織領導、堅持項目帶動、健全制度保障、加大資金支持保障措施。 

五、主要亮點 

一是注重銜接省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任務。福州市“十四五”生態文明建設主要目標,涵蓋省“十四五”生態省建設專項規劃27個指標,結合福州市情況,增加生態保護紅線及自然保護地面積、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等與綠色發展相關的6個指標,目標體系更加全面、系統。 

    二是注重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兑巹潯钒烟歼_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建設整體布局,從科學合理制定時間表、路線圖、因地制宜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組織開展碳達峰試點建設等方面來穩步實現全市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從調整優化福州市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推進自然資源集約利用、推進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修復等方面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轉型。 

三是注重全面完善生態文明制度?!兑巹潯?/span>提出探索構建本土GEP核算評估體系。探索將GEP納入國民經濟統計核算體系,加快完善GEP評價技術指南等相關政策,明確GEP核算范圍,制定生態產品分類清單,規范生態產品價值量核算方法,確定衡量生態系統生產價值的指標體系。同時加強從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生態文明評價考核體系、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等方面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構建更加全面系統的生態文明制度。 

  

    

相關鏈接: